和朋友闲坐,泡泡茶,总是会时不时听到这样的抱怨:
“这款明明是我花了上千块才买的半斤的单丛,店里试喝的试喝特别回甘,怎么现在泡出来又苦又涩了?”
“新的明前龙井,老朋友从杭州寄过来的,这刚泡了两杯就没味了呢……”
然后每次一聊,拾茶君就发现,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出在他们的一些“随手习惯”上。
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操作,其实就是摧毁一款好茶叶风味的“隐形却真正的杀手”!
一、水烧开了直接泡“泡茶当然要用开水!”这是许多刚开始喝茶的朋友,很真实也很朴素的认知。
的确,泡茶要用开水,但是并不都是100℃的开水。
不同茶类对水温的敏感度天差地别,用错水温,有的茶,就会被“泡死”!
展开剩余72%总的来说,要“因茶制宜”——嫩茶低温,老茶高温,方能让茶叶的香气、滋味、营养达到最佳平衡。
例如,高端绿茶,如芽尖茶、明前龙井、安吉白茶、黄金芽等,最怕高温“烫熟”。
正确做法是用85℃左右的水,大概就是煮沸后晾个2-3分钟的程度吧,这样才能让茶叶缓慢舒展,鲜爽感也能层层释放。
二、一杯茶焖半天才喝很多打工人,包括拾茶君,有时候忙起来了,到办公室里就是这个状态:
早上泡一杯茶,中午接着喝,下午想起来了,继续续个水到晚上咕咚咕咚喝完。
其实,这种“一茶喝全天”的习惯,虽然是打工人的“续命日常”,却也是茶叶的“毁灭模式”。
茶叶的风味物质,像氨基酸、茶多酚、咖啡碱这些东西,析出速度是有快有慢的。
一般来说,5-10分钟左右,茶多酚和咖啡碱就会大量析出,苦涩感上升。
而超过20分钟,茶叶就仿佛被“榨干”,不仅滋味寡淡,还会因茶多酚过度氧化产生大量单宁酸,刺激肠胃,甚至出现“锁喉”的涩感。
三、错把茶垢当个宝第三点就是茶具的原因了。
很多人有养壶的习惯,泡茶用具不经常洗,有的就算洗,也只是简单拿水冲一下了事。
“茶具越用越润,茶垢不用洗”!这句话是我在老茶客那里经常听到的。
其实,茶垢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,和不溶于水的一些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的沉淀物,是实打实的“细菌温床”。
长期不清洗的茶具,内壁会滋生霉菌、大肠杆菌,泡茶时这些微生物会混入茶汤,导致腹泻、腹痛。
更关键的是,茶垢会吸附茶叶的香气分子,让原本清雅的花果香、蜜香等各种茶香,直接融进了一些“陈腐味”,严重败坏香气口感。
先前有个茶友,用积垢的紫砂壶泡新茶,结果茶汤发浑、有土腥味。后面听从建议换了新壶清洗后再泡,同样的茶,泡出来闻着,陡然就很清香了。
各位茶友,切记改掉这几个“随手坏习惯”!
千儿八百买的好茶,值得被认真对待!
每一片你精心挑选的茶叶,都不应该被葬送在粗糙的冲泡习惯里!
发布于:上海市申宝配资-股票配资10倍-线上股票配资代理-配资平台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